[各種策略調整生產結構,創造互利共生良好環境。]
有點長的專訪,但無從節錄,因為每段都值得看。
只好整篇服用了。
-\-\-特別節錄胡署長談外銷的部分-\-\-
2002年加入WTO之後,我們從來沒有去改變過關稅配額。其他國家一直在變,按照時代、環境變遷在做改變。我們認為紅豆和花生,未來要去調整。現在氣候變遷,生產季節多少有所調整,要把紅豆和花生可以進口的時間,調整到非產季的時候。大蒜則研議分拆稅則號列,評估依個別稅號訂定關稅配額,以啟動特別防衛措施。
外銷是行銷策略聯盟的一環,先決條件要一定的量、一定的品質、一定的價格,否則沒辦法跟國外接訂單。會輔導國內產區成立外銷集團專區,與農民契作生產。
像鳳梨要出口日本,他們不會削皮,所以未來要贈送削皮機,高雄農改場已經研發出來,送給他們以後就源源不斷,市場就打開。香蕉的部分,跟日本御殿場市營養午餐的合作也會持續,九月的時候他們市長會再來,因為新學期開始了,要繼續來買。農委會已成立農業新南向政策工作小組,拓展外銷潛力市場,也希望出口更多蓬萊米到印尼、菲律賓,可去化我們的安全存糧。
https://www.newsmarket.com.tw/blog/111322/